南昌乡村新名片!文明乡风阵地串起乡愁记忆长卷

发表时间: 2025-04-14 来源:工程案例

  在城市的喧嚣之外,南昌的乡村就像一座宁静的文化宝库,静静守护着那份最质朴的乡愁。

  当文明乡风的春风吹进这片土地,新的阵地正在悄然构建,为古老的乡村文化注入蓬勃生机。

  每一条蜿蜒的小路、每一座古朴的建筑、每一场热闹的民俗活动,都是南昌乡村文化的生动注脚,也是无数游子心中难以磨灭的乡愁记忆。

  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南昌乡村,揭开文明乡风新阵地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在岁月里沉淀的动人乡愁。

  村史馆浓缩着一个村庄的过往,记录着一个村庄的现在,寄托着一个村庄的未来,是村落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的收藏宝库、开发利用前沿,以及村情村貌的宣传展示窗口,更是乡村文化的“根脉库”与“传承仓”。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积极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文明乡风新阵地,成为集民俗风情记录、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多功能会客厅,慰藉乡愁、凝聚民心的精神“加油站”,为营造文明乡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正能量。

  古老的村落宛如岁月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南昌这些村落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当地文明乡风建设的生动注脚。

  安义古村群,是南昌古村落的杰出代表,由罗田、水南、京台三个古村组成,宛如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昌市西郊。“我们从始至终致力于挖掘和保护古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古村群犹如一间巨大的开放型村史馆,记录着古代商贸往来的繁华盛景,刻印了传统农耕生活的质朴日常,留下了古老的建筑工艺、传统的民俗节庆……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如今,这里不仅是村民生活的家园,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成为凝聚村民、吸引游客的文化磁场。”安义古村群管委会主任余长青介绍道。

  安义古村群现存的120余栋明清古宅,以其独特的赣派建筑风格,展现着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马头墙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在古村的主要游览路线上,设置了多处开放式的展示区域,介绍古宅的建筑特色、建造历史以及背后的家族故事,让游客如同置身于一座鲜活的村史馆,进一步探索古村的历史文化。

  除了安义古村群,西湖李家同样不失古韵遗风。这座位于青岚湖与军山湖之间、拥有600年历史的古村,自然风光与文化渊源相得益彰。陇西堂作为李氏文化的传承地,建筑风格独特,祠堂内展示着李氏名人的画像和事迹。

  踏入新建区溪霞镇店前古驿风情村,连绵青山、悠悠绿水,每一处角落都充满浓浓的乡愁,“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在这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切可感的生活实景。

  店前古驿风情村承载着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曾经,这里作为南昌地区重要的陆路出境通道和休息驿站,往来商贾不断,农商文化也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蒸蒸日上。为让乡村文化薪火相传,当地着重打造了店前古驿风情村三风文化广场,精心建造村史馆,同时对村内古树、古井、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加以悉心保护,使得驿站往昔的独特风情得以留存,店前文化也借此延续传承。

  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代代相传的文明因子以及对真善美的执着坚守,店前古驿风情村先后荣获“全国村庄规划建设示范村”“全国绿色村庄”“江西醉美乡愁村庄”等诸多荣誉。

  谈及文化传承,村里的负责的人介绍:“我们一方面深入挖掘文化古迹的价值,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委会定期开展专项培训讲座,讲述熊氏家族千年传承的故事;另一方面,言传身教,将淳朴民风传递给下一代。我们还收集整理族谱和老物件,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展览,树立‘三风’宣传栏,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传承祖辈留下的文化历史与淳朴民风。”

  粉墙黛瓦间流淌着百年岁月,青砖古巷中回荡着悠悠乡音。一座座由古风古韵活化而成的村史馆,正以“老建筑+新表达”的方式,唤醒沉睡的乡土记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灵魂。这些承载乡愁的文化会客厅,不仅是村民的情感归属地,更成为城乡对话的桥梁,吸引八方来客感受乡土风情。

  抚河岸边的南昌县三江镇后万古村,60余幢明清古建连片成阵,青砖黛瓦、气势恢宏,飞檐翘角诉说着沧桑往事。其中,由一座一连三进、占地750余平方米老宅打造而成的三江艺术馆尤为瞩目。在这青砖黛瓦的老宅内,传统木雕窗棂与现代艺术相映成趣。后万村民感慨:“这里留下了我们老辈人的文化记忆。将老文化站打造成艺术馆,延续了它的文化属性。”

  三江艺术馆的前身是后万村老文化站,承载着老三江人的记忆与情感,老文化站搬迁后老宅一直闲置,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保护维修。后来成立了“三江艺术馆”,打造成为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独具魅力的多元艺术馆。

  后万村民理事会会长万德仁表示,“艺术馆给我们后万文化传承带来新尝试。今后,我们将积极支持开展多样活动,多维度展示传统村落的宅院民居、节庆活动、民间艺术、乡风民俗、人文底蕴等,生动呈现三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实践和成效。”

  进贤县曾湾古村是一座历经1100多年岁月沉淀的古村。2013年,它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毛笔文化、楹联文化、科举文化、勤廉文化、家风文化交相辉映,呈现独特人文特色。从北宋至清,曾湾古村一族出九进士、四十三位清廉名士,被誉为“江南进士名村”,宋代爱国英雄文天祥、文豪黄庭坚,北宋初期词家晏殊、晏几道,明代戏曲家汤显祖都与其有极深渊源。

  如今,曾湾古村向新而生,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三条文化巷道、五大文化广场、七大文化展馆,让游客穿越古今,感受历史的人文厚重。“游古村、品字画、赏楹联、观演出、享美食”等文化体验活动轮番上演,让人感受古村独有的“烟火气”。

  曾湾古村充分的利用自身文化资源,通过展示古代廉吏故事、先辈勤廉事迹及本地传承的廉洁家风,打造廉政教育基地,让参观者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也为古村增添新的吸引力。

  走进湾里管理局南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座新风貌的村史馆成为村里最具活力与温情之处。踏入馆内,老物件、老照片、旧文书错落陈列。墙壁上褪色的照片记录着先辈开垦农田、修建房屋的艰辛岁月;陈列的老式农具,诉说着过去农耕生活的质朴勤劳。该馆分为忠义传家、乡贤辈出、乡风乡韵、精神传承和党建引领5个篇章,以图文、实物、文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南宝村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由村到居的发展轨迹,以及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让村民铭记历史、感恩先贤,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里是我们的百姓大舞台,是基层文化阵地,也是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场所。以后还会开展更多和村民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让乡村文化在南宝村亮起来、立起来、强起来。”南宝村党支部书记符开用说。

  “这些都是很多年前的老物件了,每次看到这么多东西,都能让我回想起以往那段难忘的时光。”在南昌县幽兰镇江陂村史馆,一辆手推车、一盏煤油灯、一把木锨……一件件传统农业工具带着历史的温度映入眼帘,如同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村民们仔细端详面前的老物件,回忆起曾经的岁月。

  这是一间约240平方米的江陂村村史馆,还是一间红色乡村记忆馆,分为红色人物展示区、红色故事汇集区、红色讲习体验区3个板块。在红色讲习体验区,陈列着簸箕、扁担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物件,每一件都凝结着乡土记忆,再现了过去的生活场景。

  为保护和传承历史背景和文化,让年轻人铭记历史、留住乡愁,2018年,江陂村启动村史馆建设,村民积极支持,纷纷捐出家中老物件。历时几个月,村史馆落成,成为当地群众心中传统农耕文化的科普站和乡村历史的“记事本”。

  “看,这个叫茓子。以前,老百姓用它围成圈囤粮食。”江陂村党支部负责人高扬根指着馆内陈列的高粱秆编制的农具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替代,它们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却是我们找寻乡村记忆,了解村寨历史,增加家乡情感的重要载体,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别有一番韵味。”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村史馆展示乡村发展变迁,让村民感受到前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古朴的村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幽兰镇文明办主任万友平说。

  在安义县石鼻镇对门村,还有一间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馆,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这间农耕文化馆内,犁、耙、锄头、蓑衣等三十余件传统农具展品集中展现了近代以来农耕时期群众的手工技艺及农家生活,漫步其间,仿佛回到农村传统的生活场景中。

  为保存村庄传统农耕文化,对门村筹备建立农耕文化馆,2023年10月,对门村农耕文化馆正式建成并免费开放。

  “为更好还原村落真实的农耕场景,了解村史村貌,我们在文化馆筹备过程中,向村民征集物件用品,搜集了不少有价值的用具,包含农耕器具、农耕风貌、农耕嬗变、家居生活、传统民俗等元素,品类丰富、较成系统。”安义县石鼻镇对门村党支部书记闵友勤和记者说,为让农耕文化鲜活起来,还将每件老物件的名称、使用方法和搜集过程等记录下来。

  如今,对门村农耕文化馆,一系列以乡村、民俗为主题的老物件,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场景再现等表现手段集中展陈,全方位勾画出近现代农耕民俗的嬗变全景图,堪称石鼻乃至赣北地区农耕民俗文化的“活字典”。

  开馆以来,对门村农耕文化馆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当地村民前来参观,游客们惊叹于这些传统农具所蕴含的智慧,村民们则在馆内的物件中重拾往昔的记忆。

  “接下来,我们将计划丰富馆内展品,深入挖掘一些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农耕技艺,通过视频、模型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后人也能了解到先辈们的智慧。同时,还打算围绕农耕文化馆开展一些体验活动,真正感受农耕的乐趣与艰辛,让农耕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传承下去。”闵友勤说。

  一张张图片见证着乡村的变迁,发展轨迹清晰呈现;一件件 “老物件”铭刻乡村大事,凝聚村民情感——村史馆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是后人探寻村史的宝库,也是传承乡土文化、寄托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前沿阵地。建好用好村史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是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村史馆,关键要紧扣 “史” 的特性。梳理乡村发展历史,不能简单罗列事件,需深挖文化内涵。古老的农耕智慧、独特的民俗节庆,先辈的艰苦创业与现代村民的创新实践,都是乡村文化瑰宝。融入这些元素,才能筑牢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基。同时,要因地制宜,不同乡村地理、人文各异,尊重差异,挖掘特色内容,打造独具一格的村史馆。

  在使用层面,村史馆要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创新利用方式,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借助重要节日举办民俗展览,让古老民俗重焕生机;开展乡贤讲座,汲取乡贤智慧助力乡村发展,激励年轻一代;组织家风故事会,弘扬优良家风,促进家庭和谐;举办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乡村文明,使其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核心场所。

  此外,要将村史馆打造成乡村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让他们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先辈奋斗精神,培养爱国爱乡之情,为乡村未来储备人才。村史馆还应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与和美乡村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景与史融合,挖掘发展成就,提炼有价值元素展示,达成 “建好一个馆、带强一个村” 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延续乡村文化根脉,让乡村在新时代绽放独特光彩。

  后万古村位于南昌县三江镇,历史悠远长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道光古井、双节坊、必大之门、金榜旗杆石、鲤鱼塘、石堤十八坡、迪公铜像以及极具传统古韵的明清古建筑群。先后入选南昌县十大旅游景点之一、南昌市十佳旅游景观名村;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2013年8月,被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古村坐落于箭江、隐溪、彭湾三水交汇之滨,地处南昌、进贤、丰城、临川四县接邻之界,水运发达、在南宋时期已成为方圆百里的墟集。繁荣的经济吸引人口大量聚集,数百栋徽派民居鳞次栉比,高大宏丽,蔚为壮观。

  曾湾村位于进贤县文港镇西南部,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全村地处抚河弯环之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河流蜿蜒,是一块“玉带环腰”的风水宝地。

  古朴的村落错落有致,现遗存明清古建筑43栋,其中明代建筑6栋、清代建筑37栋,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有“父子恩荣”“宪台风纪”“进士”三座门坊,以及“三让家风”宅邸、“望重荆蛮”宅邸等。同时,曾湾村流传“父子恩荣”“三送撝谦”、吴氏“三让”家风的历史故事以及烟雨珠山、夕照抚河、品湖观鱼、薪火相传、十里花海、斗拱望月等曾湾六景。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入选江西省“第二批省级村落名录”。

  进贤县西湖李村位于美丽青岚湖东畔,因西面的青岚湖而得名西湖李村,又叫西湖李家。是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全村山水相连,树木苍翠,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

  村中围墙共有73个门头,每个门头都是用红石砌成,并刻有画和文字,内容取自于二十四孝、三字经中的有关故事。村前的广场,村中的小路、阶梯也都采用红石板铺就,甚至农田的灌溉水渠也为红石砌成,这一特有景观无意中成了区分西湖李村与周边其他村地界的明显特征。

  村内活水环流,绿树成荫,336栋徽派民居的每个门楣上都刻有古代故事与诗句。祭祖、划龙舟、烧圣塔、吃年饭、唱茶戏等传统民俗在这里得到极大保留,农耕、孝悌、节庆、楹联等民间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

  南昌的乡村就像一座宁静的文化宝库,静静守护着那份最质朴的乡愁[送自己一朵花]

  人民网 黄钰 陈叶欣近日,有网友称河北省三河市多家商铺更换招牌颜色,红色等底色被“禁用”,一张招牌变为绿色的蜜雪冰城照片广泛传播并引发热议。4月8日至10日,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走访三河市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缩水的“校园餐”,肥了谁?为整治中小学“校园餐”存在的明显问题,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山西省纪委监委通过深挖案件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对发现的制度漏洞和机制“梗阻”,针对性地提出促改促治措施,推动从个案查处、重点惩治向系统施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真正让“校园餐”成为阳光餐、放心餐。

  【#深圳一男子婚内给小三转了近300万元原配怒上法庭!】法院:还!#深圳dou知道

  【男子付12万元彩礼订婚女方溺亡】 #贵州dou知道 #深圳dou知道

  大皖新闻讯4月13日晚,安徽福彩网更新彩票开奖公告。双色球、快乐8、3D等玩法最新中奖号码出炉。其中,双色球第2025040期中奖号码为02 06 08 09 10 24 11,全国共开出34注一等奖,单注奖金为5493186元。

  4月7日,重庆市纪委监委刊发《沉溺“贪欲洪水”的“片区水利局局长”——巫溪县水利水电事务中心原主任周大国案件警示录》。据介绍,周大国,男,汉族,曾任巫溪县水利水电事务中心主任。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儿童福利机构康教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全力保障孤残儿童生活品质,近期,全省儿童福利机构康教培训班在广州举办。全省21个地级市儿童福利机构康教人员、社工参加培训。本次培训获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由广东省民政厅事务中心承办。

  “任教31年临近退休遭解聘”当事人发长文:距离退休只差3个月,月工资2000元

  据上游新闻报道,张莉是某技师学院一名合同制教师,自1993年起,她在该学院及其前身学校持续工作31年,已年满50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